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最新录用More>>

当期目录

多源感知与智能信号处理专题
基于时差提示SAM的遥感变化检测
方乐缘, 旷洋, 刘强, 岳俊
2024, 40(3): 417-427.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1
摘要(23) HTML(2) PDF [2558](13)
摘要:
遥感变化检测作为观测和分析地表变化的重要手段,以双时相图像为输入,旨在预测变化发生的“位置”。近期出现的基础模型,例如SAM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展现出强大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有望为变化检测任务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特殊成像特性,它们在许多遥感应用中的直接使用往往效果不佳。此外,SAM模型最初被设计用于分割单时相图像,其通过人工添加点或框的提示来实现,但这种过于直观的方法在处理双时相图像输入时并不适用。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差提示SAM的遥感变化检测方法(TDPS),充分发挥 SAM 模型强大的视觉识别能力,以改进对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在 SAM 骨干网络中引入了低阶可微调参数,以减轻自然图像到遥感图像上的域偏移。其次,本文设计了时相差异提示生成器,通过将双时相图像的特征与查询嵌入一起优化,得到适用于变化检测任务的提示向量。最后,大量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两个常用的变化检测数据集LEVIR-CD和WHU-CD上取得了最先进的性能,F1 指标相比于最先进方法分别提升了1.4%和2.5%。
基于卷积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
涂兵, 贺燕, 胡江红, 陈云云
2024, 40(3): 428-439.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2
摘要(11) HTML(18) PDF [5865](2)
摘要: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高光谱图像(HSI: Hyperspectral Image)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分类性能,然而在获取深层语义特征方面存在瓶颈,且随着网络层数增加,计算成本明显上升。注意力机制允许网络集中注意力于特定区域或通道,提高对关键信息的感知,且有助于处理图像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促使网络同时获取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首先,设计了光谱-空间特征提取模块,使网络能够更全面地捕捉高光谱图像中的信息;其次,设计注意力增强骨干,通过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交互,更加关注重要的通道和特定区域,提高特征的判别能力并增强对空间信息的感知能力;最后引入注意力对比学习,增强样本类内间的关联度与类间的区分度。在三个公开的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代表性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所提方法的分类性能更优异。
高精度毫米波柱面孔径全息成像算法研究
谭维贤, 王欢, 黄平平, 徐伟, 乞耀龙, 陈彦民, 申振坤
2024, 40(3): 440-450.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3
摘要(8) HTML(3) PDF [4167](3)
摘要:
近年来,国际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安全形势变得极为严峻,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型的安全检查手段,防范和应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毫米波全息三维成像凭借其安全性、穿透性和高分辨率成像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安检领域。由于人体安检需要在短时间内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检测,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即需要在实时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对成像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毫米波柱面孔径全息成像算法,给出了柱面孔径三维成像所需要满足的采样准则;首先,将成像区域划分为序列不同半径的成像柱面,依据成像精度和相位误差控制范围设置成像参考柱面,简化重复计算匹配滤波函数的过程;然后,将回波信号变换至三维波数域中,并与匹配滤波函数相乘;接着,沿距离向对匹配滤波的结果进行积分,聚焦获得相应半径柱面上目标的散射信息;最后,对不同半径柱面上的目标进行聚焦,获取目标的全部散射信息,进而完成对整个观测区域的三维图像重建。本文给出了参考面最佳分配策略和算法成像复杂度分析,并通过点目标仿真详细地分析了相位误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与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以及在同样的系统参数下对人体模特进行成像实验,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精确性和正确性。
多方位角融合SAR图像中“扇形”旁瓣分析
王亚敏, 陈杰, 杨威, 曾虹程
2024, 40(3): 451-459.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4
摘要(9) HTML(3) PDF [4308](2)
摘要:

随着相控阵天线电子扫描能力的提升,多方位角观测成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发展方向之一,从多维度提高目标信息解译能力。然而,在公开的多方位角融合SAR图像中存在较强的二维“扇形”旁瓣现象,且二维分布特点不同,容易造成目标误判。因此本文针对此旁瓣方向和多方位角观测目标分辨率开展研究。首先,概述了多方位角观测模式和特性,提出了基于CUDA并行加速的快速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 BP)算法,高效率生成多方位角序贯SAR图像,避免耗时的图像配准和几何校正;其次,基于多方位角观测中斜距平面和地距平面的几何投影关系,重点分析了地距平面目标方位向、距离向分辨率和旁瓣方向,揭示了融合SAR图像中“扇形”旁瓣的形成机理,并解释了二维旁瓣特性不同的原因,基于此可反演获取该SAR图像时卫星和观测场景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融合SAR图像数;最后,通过点目标和扩展目标仿真开展实验,结果表明方位斜视观测中,地距平面方位向、距离向分辨率理论分析精度优于0.02 m,旁瓣方向理论分析精度优于1o,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基于机载多角度InSAR技术的复杂地形高精度DEM重建方法
李爽, 王栋, 王立程, 林赟
2024, 40(3): 460-470.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5
摘要(28) HTML(4) PDF [6714](0)
摘要: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三维地表信息重要的技术手段。机载InSAR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多角度获取数据的优势,可以高效率、高精度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但是,在地形复杂区域,InSAR侧视成像易在地形陡峭区域形成较大范围的阴影和严重的叠掩现象,阴影和叠掩区域在SAR图像上体现为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DEM数据大面积无效数据的存在,严重影响DEM数据的质量及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机载多角度InSAR技术的复杂地形高精度DEM重建方法,基于考虑地形起伏的机载多角度InSAR数据获取任务规划设计,最大程度的避免阴影和叠掩导致的无效数据;基于高精度InSAR数据处理,保证每个角度DEM数据精度的高度一致性;基于快速多角度DSM数据融合与滤波处理,实现多角度InSAR体制复杂地形DEM高精度重建。本文以四川省西部山区大坡度、非连续等复杂地形为例,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3个角度InSAR数据融合处理,生成了高精度DEM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取复杂地形DEM数据高程均方根误差为0.6 m,同时,数据有效率大于99%。
论文
两阶段特征金字塔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庄胤, 蔡妙鑫, 董珊, 陈禾, 龙腾
2024, 40(3): 471-483.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6
摘要(22) HTML(2) PDF [3548](0)
摘要: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是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多尺度编码特征语义差异性和空间信息差异性引入伪变化干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特征金字塔的变化检测网络TS-FPCDN(Two Stage-Feature Pyramid based Change Detection Network),通过两阶段解码器增强变化特征描述,抑制伪变化信息干扰。首先,采用孪生编码网络对双时相遥感影像进行编码特征提取,并生成多尺度初始差异特征。由于初始差异特征中存在大量噪声和伪变化信息,通过第一阶段特征金字塔结构和双注意力引导的多尺度差异特征融合机制,进行多尺度差异特征语义信息和空间信息的交互,缓解多尺度特征语义的差异性和空间信息的差异性,初步去除伪变化信息干扰,生成多尺度初始变化特征。然后,为进一步提高变化特征描述和去除伪变化,设计了第二阶段特征金字塔,对多尺度变化特征逐层重优化,并进行变化预测。最后,在两个变化检测数据集LEVIR-CD和WHU-CD上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对抗生成的轻量化红外图像增强网络
程江华, 潘乐昊, 刘通, 程榜, 李嘉元, 伍智华
2024, 40(3): 484-491.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7
摘要(11) HTML(4) PDF [2321](0)
摘要:
目前,红外成像技术在医学、安保、环境监测、军事探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低成本红外成像设备的固有缺陷及大气环境对热辐射传导的影响,导致其采集的图像亮度较暗、细节模糊、对比度低,影响后续图像语义分析及目标检测识别等任务。传统基于模型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常需利用图像先验信息,模型参数与场景相关,模型泛化能力不强;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有助于增强红外图像质量,但结构冗余,不利于边缘端部署。生成对抗网络(GAN)可以通过判别器和生成器两个网络的轮流对抗训练显著提升红外图像增强效果,但网络训练参数量大,边缘端部署占用资源多,运算复杂度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对抗生成的轻量化红外图像增强网络,通过在GAN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多层次特征融合结构并设计多尺度损失函数,提升了特征提取效率并减少了网络层数,在提升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增强效率,利于算法的边缘端部署。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同等参数量下,通过添加多层次特征融合结构和多尺度损失函数,兼顾了图像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保证了细节信息不丢失,在提高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未明显增加计算复杂度;在红外图像增强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模型参数量降低75.0%,边缘端设备推断时间降低32.07%。
基于自适应字典校正的稀疏恢复STAP算法
高志奇, 赵彩梅, 黄平平, 徐伟, 谭维贤
2024, 40(3): 492-502.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8
摘要(9) HTML(3) PDF [3220](6)
摘要:
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技术在时间维(脉冲维)和空间维(阵元维)联合进行信号处理,以实现动目标检测功能。但是,传统STAP技术的计算复杂度非常高,而且在优化处理信号过程中需要大样本的支撑,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杂波环境复杂易变,不易获取足够多的独立同分布样本,因此杂波抑制效果较差。稀疏恢复空时自适应处理(Sparse Recovery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R-STAP)算法可以利用很少的训练样本实现杂波抑制,但大多数SR-STAP算法的计算量巨大,运行速度慢,算法实时性不高。此外,SR-STAP算法需要对连续空时二维平面进行离散化处理,将空时二维平面划分为很多细小的网格,由于真实的杂波在空时平面上是连续分布的,同时考虑雷达接收信号中噪声、系统参数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真实杂波点与离散化网格点之间一定存在着偏差,会造成网格失配现象,导致SR-STAP算法杂波抑制性能下降。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字典校正的稀疏恢复STAP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子空间投影法筛选出与杂波最相关的原子;然后围绕选定原子由粗到细进行自适应局部网格划分,按照局部网格迭代选优准则,不断调整选择局域内的最优原子,直到满足迭代终止条件,以匹配真实的杂波点;最后利用选定的最优原子对应的空时导向矢量构造杂波子空间,更新噪声子空间上与杂波子空间正交的投影矩阵得到STAP权值。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与传统SR-STAP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稀疏恢复精度,更快的运行速度,改善了STAP性能。
基于多模型正交化的深度图像识别对抗鲁棒性增强技术
逯子豪, 徐延杰, 孙浩, 计科峰, 匡纲要
2024, 40(3): 503-515.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09
摘要(7) HTML(3) PDF [3057](1)
摘要: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DNN)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多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DNN模型因其本身的脆弱性,仍面临着对抗攻击等技术手段带来的安全隐患。攻击者在图像上恶意地添加微小且人眼难以识别的扰动,可以让模型产生高置信度的错误输出。针对上述问题,集成多个DNN模型来提升对抗鲁棒性已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对抗样本在集成模型中的子模型间存在对抗迁移现象,可能使集成模型的防御效能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仍缺乏能够降低集成防御内部对抗迁移性的直观理论分析。本文引入损失场的概念并定量描述DNN模型间的对抗迁移性,重点关注和推导对抗迁移表达式的上界,发现促进模型损失场之间的正交性以及降低模型损失场的强度(Promoting Orthogonality and Reducing Strength,PORS)可以限制其上界大小,进而限制DNN模型间对抗迁移性。本文引入PORS惩罚项至原损失函数中,使集成模型能够保持在原始数据上的识别性能的同时,通过降低子模型间的对抗迁移性来增强整体的对抗鲁棒性。文章在CIFAR-10和MNIST数据集上对由PORS训练得到的集成模型开展实验,分别在白盒和黑盒攻击环境下与其他先进的集成防御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ORS可以显著提高对抗鲁棒性,在白盒攻击和原始数据集上能保持非常高的识别精度,尤其在黑盒迁移攻击中极为有效,在所有集成防御方法中表现最为稳定。
一种融合运动预测的三维点云目标跟踪算法
张远, 刘昭娣, 杨大林, 王伯伦, 王彦平
2024, 40(3): 516-523.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0
摘要(14) HTML(2) PDF [2440](2)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目标跟踪理论的研究深入,目标跟踪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许多视觉应用,目标跟踪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目前,针对二维图像的目标跟踪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基于三维点云的目标跟踪技术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近年来,由于激光雷达的广泛应用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在三维点云领域的研究,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有的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目标的跟踪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滤波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虽然基于传统滤波的点云目标跟踪算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很难给这类算法赋予最优的参数,并且这类算法在一些剧烈变化的场景中很容易失效。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点云目标跟踪算法大多是“检测-跟踪”的架构,这种架构最大的问题是后端跟踪任务严重依赖于前端检测结果,当前端检测器失效时,后端跟踪模块就无法进行跟踪,这会造成大量的目标丢失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使用了一种以运动预测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架构。该架构将检测和运动预测相结合,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点云特征提取对目标进行检测,将目标从点云中分割出来,并将目标定位到连续帧中;第二阶段通过运动预测更新分支对目标框进行优化,以得到更准确的目标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且跟传统滤波方法相比,能更好的应对一些剧烈变化的场景;跟深度学习方法中的“检测-跟踪”架构相比,减少了目标丢失的情况。针对激光雷达点云目标跟踪,能得到更精确的跟踪结果。
雷达有源干扰的多域特征参数关联智能识别算法
张瑞, 李晨轩, 张劲东, 吕树肜
2024, 40(3): 524-536.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1
摘要(16) HTML(4) PDF [2693](1)
摘要:
针对复杂干扰场景下参数变化范围大、决策树特征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域特征参数关联的雷达有源干扰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干扰信号在时域、频域、脉压等多个域中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能够全面地描述干扰信号的特征。接着,采用随机森林的平均信息增益来选择不同干扰参数条件下的特征参数,并将它们进行关联。然后,结合多域关联特征和典型的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esNet18网络。通过利用多域关联特征,该网络能够更准确地学习干扰信号的特征,并进行智能识别。最后设置大范围参数的干扰样本训练改进的ResNet18网络,优化其泛化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本文的方法在大参数范围的有源干扰识别正确率达到了98%以上。而且经过改进后的ResNet18网络参数总量仅为原网络的1/17,大大减少了网络的复杂度。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域特征参数关联的雷达有源干扰智能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可以有效应用于复杂干扰场景中。
一种基于TSVDT的微波关联前视成像方法
田润坤, 代大海, 孙士龙, 尹文禄, 庞礴
2024, 40(3): 537-544.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2
摘要(7) HTML(4) PDF [2541](3)
摘要:
目前,传统雷达成像方法的发展日渐完善,但在前视成像场景下,雷达难以获取方位向上的多普勒信息,从而限制了其方位向分辨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提出了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微波关联成像方法利用关联成像原理进行雷达成像,无需利用目标的多普勒信息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这一新型雷达成像方法突破了传统雷达成像方法中受限于雷达孔径的分辨率,具有极高的前视成像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对微波关联成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随机波前、解决模型失配问题和研制超材料孔径等方面,但对关键的关联过程的优化主要集中在压缩感知和深度学习方面,而在伪逆算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微波关联成像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伪逆算法优化的微波关联前视成像方法。本文结合截断奇异值分解(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SVD)处理和吉洪诺夫正则化(Tikhonov)提出了奇异值分解和吉洪诺夫正则化的联合处理方法(TSVD-Tikhonov, TSVDT),通过TSVDT方法对时空随机辐射阵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压缩关联成像。同时,本文比较了广义交叉验证(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 GCV)和L曲线法,并证明了在微波关联成像方法中,利用GCV法选择截断参数的运算耗时更短且更稳定。最后,利用微波暗室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提高了成像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仍能保持较快的运算速度。
基于浮空器照射源的双基弧形阵列 SAR辅助降落模式成像算法
徐伟, 秦振楠, 黄平平, 谭维贤, 高志奇
2024, 40(3): 545-556.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3
摘要(7) HTML(4) PDF [4450](1)
摘要:
较之传统的单基线性阵列SAR,以浮空器为照射源平台的双基弧形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全新高效、高分辨率的雷达成像系统;该成像模式继承了弧形阵列天线和浮空器的优点,在直升机辅助降落、应急救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该成像模式中,由于浮空器平台平向移动、直升机平台向下运动以及弧形阵列天线特殊的圆弧型构造的影响,目标的回波信号很难直接处理,给成像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浮空器照射源双基弧形阵列SAR模式的成像几何模型以及回波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运动补偿和Keystone变换的方法。其中第一步利用Taylor级数展开对双平台复杂斜距方程进行近似处理,对该成像模式下的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二步根据浮空器平向运动产生的斜距误差,构造相应的运动补偿因子对浮空器平移引起的距离徙动项进行相位补偿;第三步根据直升机平台向下运动产生的斜距误差,构造相应的补偿因子对直升机下降引起的距离徙动项进行补偿;之后为了校正距离向与方位向之间耦合,根据Keystone变换思想引入新的角度变量对方位角进行变换从而补偿掉距离频率及方位向角度的耦合,接着在方位频域内进行方位向脉冲压缩。最后通过对不同点阵目标成像补偿前后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点阵目标成像性能指标分析以及场景分布目标的模拟验证了成像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强化位置感知的光学与SAR图像一体化配准方法
杨玉婷, 赵凌君, 赵路路, 张晗, 熊博莅, 计科峰
2024, 40(3): 557-568.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4
摘要(8) HTML(5) PDF [4491](1)
摘要:
图像配准是光学与SAR图像信息融合的基础。现有典型的配准方法大多依赖于特征点检测与匹配来实现,对不同场景区域的适用性较差,容易出现误匹配点多或有效同名点不足以致配准失效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强化位置感知的光学与SAR图像一体化配准方法,利用深度网络直接回归图像间的几何变换关系,在不依赖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的情况下,实现端到端的高精度配准。具体地,首先在骨干网络中利用融合坐标注意力的特征提取模块,捕获输入图像对中具有位置敏感性的细粒度特征;其次,融合骨干网络输出的多尺度特征,兼顾浅层特征的定位信息与高层特征的语义信息;最后提出联合位置偏差与图像相似性的损失函数优化配准结果。基于高分辨率光学与SAR图像配准公开数据集OS-Dataset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典型的OS-SIFT、RIFT2、DHN及DLKFM四种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对于城市、农田、河流、重复纹理及弱纹理等不同场景区域均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在配准的目视效果以及定量的精度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算法。其中平均角点误差小于3个像素的百分比与四种算法中精度最高的DLKFM相比提高了25%以上;配准速度与四种算法中最快的DHN基本相当,可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光学与SAR图像配准。
一种适用于星载大斜视聚束 SAR的改进距离徙动算法
邓钱钰, 王纪平, 郭淑婷, 杨果, 刘衍琦, 毛新华
2024, 40(3): 569-586.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5
摘要(9) HTML(3) PDF [8590](0)
摘要:
星载大斜视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探测范围大、目标驻留时间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会带来较大的距离徙动,使得回波信号耦合严重。传统算法使用固定窗接收数据,为了采集完整,则需要较大的采样窗,但采得数据中存在大量的无效数据,采样效率很低。为解决时域采样效率低等问题,可使用滑窗接收模式,但该模式一般结合时域算法或极坐标格式算法使用,而在星载SAR大场景成像的情况下,时域算法计算效率低下,极坐标格式算法的聚焦半径较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距离徙动算法来解决大斜视滑窗接收模式下的高效精确成像问题。本文建立了滑窗接收模式下的时域回波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的性质推导出精确两维解析频谱,并基于上述两维解析频谱,提出雷达视线坐标系下的两维空间域解耦方法并给出对应的完整成像处理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既能解决大斜视两维频谱扭曲带来的频域采样效率低下问题,又可避免传统方法在大斜视模式下的残留距离徙动放大问题,为后续的自聚焦处理提供便利。
距离像先验引导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
胡译夫, 周剑雄, 胡卫东, 杜小勇, 陈冀, 王亚军
2024, 40(3): 587-598.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6
摘要(6) HTML(3) PDF [4411](1)
摘要:
扩展目标检测通常采用距离像能量积累检测的方法,由于距离像信息掌握不完备,陷落损失会降低检测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距离像先验引导的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利用距离像包络模先验,对信号进行积累以提升检测性能。该方法考虑了复距离像与复高斯白噪声的相干叠加与相位预测不准的因素,采用将观测数据取模的检测模型,基于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io Test,LRT)理论推导了低信噪比下的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该检测器将目标复距离像的包络模与观测数据的包络模进行平方匹配,并通过门限判决来判断目标是否存在。包络模先验的获取是通过从ISAR图像提取二维散射中心,向对应姿态角下的雷达视线方向进行投影,来获得目标近似的一维散射中心模型,再由该模型进一步生成目标距离像的包络模先验。同时,本文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能量检测器和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之间的关系,通过散射中心模型重构与暗室测量的方法获取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距离像先验引导的特征平方匹配检测器能有效提升目标的检测性能,并且对先验模型失配的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考虑点扩散函数效应的光谱遥感图像超分辨率制图
王鹏, 严昂, 张弓
2024, 40(3): 599-608.   doi: 10.16798/j.issn.1003-0530.2024.03.017
摘要(6) HTML(2) PDF [5647](0)
摘要:

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和土地覆盖类别的多样性,采集得到的光谱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有时较为粗糙,导致大量混合像元产生,严重影响了土地覆盖类型空间分布的制图精度。超分辨率制图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光谱遥感图像中的混合像元,获得准确的地物类别分布信息。在遥感大数据背景下,来自同一卫星采集同一区域的多位移图像可以作为辅助数据改进超分辨率制图结果。然而,目前多位移图像插值超分辨率制图方法很少有效地考虑点扩散函数效应影响,导致制图结果精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点扩散函数效应的多位移光谱遥感图像超分辨率制图方法,改善土地覆盖类别制图结果。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首先,对多位移图像进行光谱解混,以生成粗糙丰度图像。然后,在考虑点扩散函数效应的情况下,对粗糙丰度图像先采用面到点克里格法,然后进行理想方波滤波,得到改善的粗糙丰度图像。接下来,通过插值对改善的粗糙丰度图像进行上采样以获得上采样丰度图像,并对上采样的所有丰度图像进行整合以获得精细丰度图像。最后,根据精细丰度图像提供的类别比例信息,使用类别分配方法将类别标签分配给亚像元,以获得理想的制图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减少点扩散函数效应影响,所提出的方法展示出最佳性能表现,例如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数据集实验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7.63%和Kappa系数达到0.7263。

MORE>>